發佈日期:2023/04/17
嘉義縣布袋和義竹交界處,光電業者陳貴光建構了全台最大的漁電共生案場;總面積廣達300公頃,目前已動工約一年。在漁電共生備受質疑的氛圍下,為何他看好漁電共生呢?
漁電如何共生?來到嘉義縣的室內養殖案場找答案。籠子丟進池子十分鐘後,活跳跳的白蝦就是漁電共生最佳印證。「我是家境清寒的農家子弟,最瞭解農民害怕颱風暴雨和淹水,整個都會落空。 」光電集團董事長陳貴光是農家後代,從過去「農電共生」到「漁電共生」,不斷尋找讓農漁業轉型的契機,他曾慘賠數千萬,之後自組種蝦苗研究團隊,專研水質監控、病毒檢測,讓白蝦仿若住在科技豪宅,嘉義縣這座全台最大漁電共生案場,目標三年內產出六千噸白蝦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LxEYNQxxCU
向陽單元時間:10:00
資料來源:民視異言堂 採訪/撰稿: 溫鈺萍 攝影/剪輯:呂炯緯
https://view.ftv.com.tw/week.aspx?dd=20230415https://reurl.cc/7kN3gN
「民視異言堂」漁電共生 拚轉型
❮ 回上一頁
發佈日期:2023/04/17
「民視異言堂」漁電共生 拚轉型
嘉義縣布袋和義竹交界處,光電業者陳貴光建構了全台最大的漁電共生案場;總面積廣達300公頃,目前已動工約一年。在漁電共生備受質疑的氛圍下,為何他看好漁電共生呢?
漁電如何共生?來到嘉義縣的室內養殖案場找答案。籠子丟進池子十分鐘後,活跳跳的白蝦就是漁電共生最佳印證。「我是家境清寒的農家子弟,最瞭解農民害怕颱風暴雨和淹水,整個都會落空。 」光電集團董事長陳貴光是農家後代,從過去「農電共生」到「漁電共生」,不斷尋找讓農漁業轉型的契機,他曾慘賠數千萬,之後自組種蝦苗研究團隊,專研水質監控、病毒檢測,讓白蝦仿若住在科技豪宅,嘉義縣這座全台最大漁電共生案場,目標三年內產出六千噸白蝦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LxEYNQxxCU
向陽單元時間:10:00
資料來源:民視異言堂 採訪/撰稿: 溫鈺萍 攝影/剪輯:呂炯緯
https://view.ftv.com.tw/week.aspx?dd=20230415
https://reurl.cc/7kN3gN